中新社迪拜12月10日电 (记者 庞无忌)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。当地时间9日晚间,COP28“中国角”举办“携手共铸全球能源转型之未来”研讨会,中外与会代表在此间探讨全球能源转型之路。
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,能源领域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,迫切需要加速全球能源转型。他表示,中国正在探索一条全新的绿色低碳增长之路,持续下大力气推进化石能源转型,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4亿千瓦,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一半;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,保有量超过全球一半;充换电基础设施全球数量最多、服务范围最广、品种类型最全;燃煤发电、电解铝等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。
丹麦发展合作与全球气候政策大臣丹·约恩森则认为,为了实现“将温升控制在1.5℃以内”的目标,全球需要提高气候雄心,丹麦已决定将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提前到2045年。他指出,能源绿色转型是全球性的努力,中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中国正在积极采取行动推动这一愿景的实现。
对于中国角色,国际能源署副署长玛丽·沃里克也指出,一种新的清洁能源经济正在迅速崛起,中国是加速这一进程的主要贡献者:2022年,中国对清洁能源的投资约占全球一半,光伏和风电新增装机约占全球一半,电动汽车销量超过全球一半。她表示,发达经济体和中国有机会通过加快清洁转型努力,共同引领全球进步。
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黄震表示,中国能源转型要循序而进、先立后破,能源转型路径需要基于政策与法律法规、技术、市场等多层面进行科学设计,重要的是加快“双碳”法律体系建构,大力推进低碳、零碳、负碳科技创新与能源革命,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。
在当日的边会上,《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3》发布。解振华表示,该报告是中丹、中美合作的一个范例。他强调,探索适合各国国情的最优转型路径,形成包容、务实、可行的能源转型共识至关重要。
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白泉介绍了《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3》的主要研究成果。报告的主要结论显示,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能够保障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碳中和情景下,中国将迈上一条全新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。
报告指出,煤电在电力系统中的角色将从基荷电源向灵活性调节电源转变,绿氢将发挥零碳原料和零碳燃料的双重作用,碳捕集与封存(CCS)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项和“最后手段”,但不能过度依赖CCS技术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中新网南宁12月10日电 (孔令洁 林浩)广西海外联谊会10日介绍,2023年中华文化大乐园——埃及开罗营于当地时间12月8日在开罗正式拉开帷幕,接下来为期约十天时间里,当地营员们将通过学习舞蹈、音乐、武术、诗词、书法、剪纸等课程,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图为参加开营仪式嘉宾合影留念。广西海外联谊会供图
上述活动由中华海外联谊会主办,广西海外联谊会和开罗德仁中文学校共同承办。广西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林怀勇介绍,此次活动紧扣“中华文化”主题,让营员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,希望营员们今后能与中国结缘,成为中埃人文交流、文明互鉴的使者,为中埃友好往来牵线搭桥。
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邵彬表示,此次活动的举办,让广大旅埃侨胞,尤其是华裔青少年更深入了解悠久的中华文化,提高了他们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情。
埃及德仁中文学校校长吴先青认为,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是该校的喜事,也是埃及侨界的盛事,希望营员们珍惜良机,通过学唱中文歌曲,学习中国舞蹈、功夫、工艺品制作技能,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。
图为开营仪式现场。广西海外联谊会供图
来自广西民族大学的教师们向全场嘉宾展示才艺,也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。具有南方特色的武术表演《南拳》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在剪纸和蜡染表演中,老师们将广西的山水、民俗和文化等元素融入作品中,为现场观众呈现了美丽画卷。舞蹈《北部湾情歌》也让观众们领略广西的独特风情和浪漫气息。(完)